价值魔方:工业互联网是什么

有没有一本经济学书籍因为没有数学公式,你可以一次读完?

有没有一本关于互联网的书可以让你越读越不困惑?

有没有一本书在阅读后能令人信服?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我的朋友手中接过了一本名为《价值立方体》的书。这本书不厚,14万字,作者魏志坚。乍一看,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仔细观察,吸引力急剧增加。因为一开始,他提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中国经济、工业和企业的希望和出路在哪里?”。

说这是一个很深的问题,因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经济学家写了很多书,用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并试图获得诺贝尔奖。类似的作品继续出版。但许多读者却忘恩负义。因为我一点也不懂。这本书的作者考虑周到。书中没有用到数学公式,还有很多专业问题。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中国经济、工业和企业的希望和出路是什么?书中的观点是,要发展互联网经济,走“轻资产”之路,制造业、金融等传统产业应该与互联网“联姻”,互联网企业应该与传统产业“联姻”。中国经济要充分发挥计划经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优势,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调节市场、高效的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经济的标准化、大数据优势,通过掌握标准和核心技术,占领世界经济和产业生态链的高端,赢得市场和竞争。

为什么?作者认为,投资传统制造业就像一个雪球。它将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最终形成所谓的“重资产”。重资产往往意味着高风险,这与投资者追求利润的目标不一致。企业就像培训师。其运作和管理的关键是内功和外功。在内部,我们应该拥有优秀的技术和管理,在外部,我们应该对市场高度敏感,对产品的现在和未来了如指掌。后者比前者更加困难和重要。

“互联网、软件和大数据是一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可以整合资源、业务流程、研发、管理、服务、战略、工业技术系统和产业链的所有方面。”通过应用标准、互联网、软件、大数据、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企业应将大量中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和服务工作外包给行业的下游供应链和服务链,通过合作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发挥低风险、高利润的优势,企业将从过去的自我经营转变为全产业链经营,从经营随时面临风险的“重资产”转变为经营低风险、高利润的“轻资产”。

作者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美国。其根本实质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优势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全球布局。他们打着全球化的旗号,将大规模加工制造和低端服务外包给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当地廉价的人力和自然资源,站在产业生态链的高端赚取高额利润。

在互联网模式下,西方大型跨国企业将主要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数字标准、软件、网络、大数据”和“构建自己的核心产业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链”的研发中。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工业经济正在走向“轻资产”和互联网。近20年来,波音、Ge、西门子、空客、RORO等欧美国家制造业第一营企业不断“软化”。

,另一方面,谷歌、苹果、亚马逊、微软、英特尔等互联网软件公司也在拥抱金融业和制造业,“互联网+”传统产业的趋势也正在兴起。美国制造业和互联网企业持续行动的实质是“互联网+”和“互联网+”。德国“工业4”的本质不是人们常说的“智能”,而是“制造业+互联网”,但人们感到尴尬的只是法律问题。对此,人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和银行业必须适应这场技术革命,主动向互联网靠拢,否则就会被工业互联网的浪潮彻底颠覆。

如果说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因为错过了它们,那么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跟上了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节奏。事实上,美国有微软、亚马逊和苹果等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小米等互联网公司也在中国诞生。这是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工业信息化到“两个融合”,再到近年来的“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我国政府一直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产业政策。

作为《价值魔方》一书的作者,具有深厚的技术知识背景和对国家产业政策的深刻理解,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对近20年来世界技术革命和中国政府的相关产业科技政策进行了深刻而富有创造性的阐述,令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应该说,这本书是中国了解什么是工业互联网经济的最好的书。这本书的观点是有根据的,合理的,可以是一个家庭的意见。与一些流行的经济学研究相比,它是有价值的!因此,这本书一方面得到了一批院士和知名企业家的推荐,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目前,本书作者已应邀在全国范围内发表数十篇学术报告,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价值立方体”的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