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时需谨防黄体破裂
冷知识
2025-04-26 10:08:57
“黄体;是育龄妇女卵巢周期性变化的产物。育龄妇女卵泡发育和排卵正常,排卵后卵泡塌陷和出血,卵巢内颗粒细胞和鞘细胞增生和肥大,含有黄色脂质,称为“黄体”。排卵一周后黄体达到峰值,直径1~3cm,内层充满丰富的毛细血管。此时,如果卵子与精子相遇;喜鹊桥;,黄体变成怀孕的黄体。如果卵子未受精,黄体开始退化,逐渐形成白色体,萎缩并最终消失。月经4-6天后,卵巢中会出现一个新的卵泡。这个周期一直持续到更年期。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症。最有可能发生在月经中期后一周内,主要发生在14~30岁的年轻女性。因此,有人称之为“青年杀手”。
这是因为生育期女性的卵巢功能处于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每月经历一次周期性变化。正常情况下,黄体有少量出血,但如果出血过多,可能会发生自发性破裂。尤其是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黄体中的毛细血管不断出血,内部压力不断增加,导致破裂。临床上常见于下腹部撞击、跌落、剧烈跳跃和奔跑后,由于腹内压升高导致成熟黄体破裂。有些人甚至咳嗽拉屎。
性也是黄体破裂的原因之一。在性生活中,生殖器官会扩张和充血,尤其是在性高潮期间,肌肉组织会出现痉挛性收缩,导致黄体紧张加剧,容易破裂。如果此时女性的腹部受到严重挤压和严重撞击,会增加黄体破裂的风险。
黄体破裂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了解女性的生理状况是预防该疾病的关键。这种病轻而重。如果下腹出血少且轻微疼痛,黄体中的毛细血管将自动愈合,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如果黄体中的血管破裂、严重出血、严重腹痛并持续恶化,则容易发生意外。此时,它通常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出汗、头晕、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如果不及时救援,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